一键分享

太行连天山 同心筑梦行 ——山西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2025-07-14 09:55:04 来源:山西日报
[摘要]巍巍太行与苍茫天山遥相呼应,滔滔黄河与潺潺塔里木河心脉相连。山西援疆工作,迄今已走过15年历程。

  巍巍太行与苍茫天山遥相呼应,滔滔黄河与潺潺塔里木河心脉相连。山西援疆工作,迄今已走过15年历程。
  1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援疆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美丽新疆贡献山西力量。
  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与省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心怀“国之大者”,高效联动,在祖国西北边陲奏响了一曲曲晋疆同心、团结奋进的发展强音。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帮扶,从教育医疗援疆到文化交流,一批批援疆干部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新疆,一笔笔援疆资金精准落地,一项项惠民工程惠及各族群众。山西与新疆两地同心筑梦,携手前行,用实干与真情书写着新时代对口援疆的动人篇章。

践行政治责任 锻造援疆铁军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我省于2010年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对口支援昌吉州州直、昌吉州阜康市、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2015年新增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
  省委省政府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援疆工作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确保援疆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立足新疆所需、竭尽山西所能,走出了一条体现山西特色、符合受援地实际,传承式创新、融合式发展的援疆之路。
  人才援疆,是推动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15年来,我省累计选派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5批911名、柔性援疆干部人才5200余名。一批批援疆干部带着满腔热忱跨越千山万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智慧和汗水洒在戈壁绿洲,努力绘就新疆发展新图景,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西北部绚烂绽放。
  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和娟即是其中一位。她主动请缨、两度援疆的故事传遍天山南北。
  2023年5月12日,带着使命与责任,和娟跟随山西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踏上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经短短一年半时间,让昌吉州中医医院病理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病理科从检验科分离出来,占地面积由原来扩大至3倍,设置了荧光原位杂交室、显色原位杂交室,还预留了分子实验室,为科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病理分析也成了临床诊疗的重要支撑。
  2024年底,结束一年半援疆期,就在大家以为和娟将载誉归乡时,她却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开启新一轮援疆工作。她说:“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一面是家乡的亲人翘首企盼着我回家,一面总觉得这里的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想为当地建设一个更高标准的病理医学平台。我觉得,既然来援疆,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在和娟的主导下,昌吉州中医医院新增病理质量安全控制指标10余个;顺利通过医院“三甲”评审;参加了自治区病理质控中心及昌吉州病理质控中心的室间质评工作,参评指标全部合格;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各项质控指标逐渐趋于国家标准水平,常规病理报告发放及时率达98%,术中冰冻发放及时率保持在97%以上,术中冰冻报告与石蜡报告符合率达98%以上。
  “这不是一个个普通的数字,而是一行行山西病理学专家带着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奋斗与前行的足迹。”昌吉州中医医院院长刘洋这样评价道。
  还有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邓文辉、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医生索炜……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耀在天山脚下,一个个奉献的身影穿梭于边疆热土。他们或是扎根实验室攻克技术难题的科研骨干,或是俯身讲台点亮求知眼眸的教育工作者,或是背着药箱跋涉牧区的白衣天使。他们以炽热初心融入新疆发展脉搏,用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属于奋斗者的时代答卷。
  目前,我省第五批共有127名援疆干部人才在疆工作,其中党政干部46名、专业技术人才81名。
  15年来,一批批援疆者化身“播种者”“拓荒牛”,组成援疆铁军,引入高新技术,盘活特色资源,助力产业发展,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在天山南北绘就了一幅幅合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的壮美画卷。

多元精准施策 赋能产业升级

  盛夏之际,虫草参在新疆首次引种成功,为兵团第六师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山西产业援疆工作又一亮点。
  虫草参又名地蚕、草石蚕,性味甘凉,是典型的高附加值药食同源经济作物,且抗病抗虫抗逆性好,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这种作物种植一次可连续收益4年,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良好。
  新湖农场二十一连昕望合作社负责人卢宗安兴奋地说:“以前我们这儿没种过这种东西,没想到在山西农业专家指导下,真种成了。虫草参市场前景好,以后我们的收入肯定能增加不少。”
  而在吉木萨尔县水溪沟矿区煤层气项目二期建设现场,由山西蓝焰控股抽调120人、50台设备、总投资2.31亿元进行的气井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加快进行。目前,这里的日产气量已由3.15万立方米提升到4.5万立方米。后期全部达产后,这里的42口气井日产气量可达6万—8万立方米,年产能增加2000万立方米左右。
  15年来,我省发挥产业优势,用好用活优势资源,变“单向输血”为“循环造血”,大力助推受援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组织招商推介。积极与山西建投、中煤集团、汾西矿业、华新燃气等企业对接交流,邀请来疆投资兴业,涵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AI产业等多个领域。近两年来,共组织省内350余家企业参加招商推介会,签约额达133.5亿元。此外,还邀请山西在疆企业、受援地企业参加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组织受援地特色企业赴山西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
  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以技术服务和工程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小组团”产业援疆模式,带动了新疆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创新引领;推动天地煤机、潞安化机等省内智能煤机及煤层气装备企业在疆开拓业务;发挥山西长期以来作为全国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积累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结合昌吉州本地资源禀赋,运用先进经验,在煤炭、煤机、煤化工等领域集中发力,逐步打造煤炭开采、开发、利用新高地。
  助力智慧农业。晋中农高区建设运营集团新疆办事处、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工作站”等一批山西农业科技机构入疆落地,推广试种“晋作84”小麦,选育抗虫抗旱、耐盐碱棉花新品4个,引进鉴选73个果蔬菌类等,走出了助农增收的新道路。
  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省以真金白银之投入和真抓实干之行动,为新疆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推动特色林果、优质棉花等产业规模化升级,到落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助力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崛起;从搭建电商孵化平台,打通特色产品“出疆通道”,到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带动就业创业……
  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对接新疆产业发展难点,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并共同书写晋疆两地携手前行、共同繁荣的生动篇章。
  据统计,15年来,我省共投入援疆资金41.63亿元,实施各类援疆项目656个。

聚力强基固本 福泽边疆人民

  在阜康,有一座普通的小院子,一年四季充满欢声笑语,被不同民族的老人当成最温暖的家。小院的主人沙尼汗·艾塔木甘做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把36位孤寡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演绎着跨越民族的“人间大爱”。沙尼汗先后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
  这无声又平凡的善举不仅感染着身边人,也感动着来自三晋大地的援疆人。阜康分指了解到养老中心水电暖管线老化,硬件设施陈旧,主动对接,安排援疆资金专项用于中心水电暖燃气等基础设施全面更新,全面升级了中心承接力和舒适度,惠及辖区60多位各族老人。中心还为老年群体提供免费爱心餐,并成为周边学生的温馨食堂,让家的温暖惠及老幼两代。援疆干部结合人才专业特长,牵头开展“沙尼汗小院健康守护行动”,定期开展义诊活动。
  如今的沙尼汗小院集德育展厅、多功能活动室、餐厅等于一体,搭建起“全天候疗养+多元化服务”新模式,实现从“服务点”到“服务中心”的跨越升级,为辖区失能、高龄等特殊老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照护,更成为“汾水连天山、晋阜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历年来,山西援疆工作坚决落实“援疆资金80%以上投入民生、80%以上用于基层”的要求,在“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用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边疆各族群众。
  基层项目成效凸显。重点谋各类民生项目,确保民生工程推动发展、凝聚人心。近年来,新建阿克陶示范公路,助力兵团向南发展。建成博峰街道等9个为民服务中心,全面打造“家门口”为民服务主阵地。充分利用社区各类资源,搭建妇女儿童之家、“小候鸟”图书角、“石榴籽一家亲”等平台,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中沟通心灵,在交流中增进共识,在交融中强化认同。
  教育援疆提质扩容。为受援地打造过硬青年教师队伍,进一步将“手拉手”帮扶、“组团式”教育深化,通过“跟班学习”“送教上门”“名师教学示范”“精品课程建设”等,加强受援地教师培训。打通跨区域人才输送渠道,忻州师院、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职工医学院每年有百名大学生到新疆实习就业。助力受援地人才蓄力提能,实施智力援疆项目,覆盖干部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持续推进晋疆两地学校结对帮扶、合作办学。阜康市晋和小学建成,晋和幼儿园开门纳新,晋博幼儿园破土动工,三所学校可供230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
  文化润疆纵深发展。省委宣传部“晋疆一家亲共绘同心圆”系列文化活动走进新疆,省直文化单位与受援地对应关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捐赠书画文学作品、广播电视节目和演出设备,开展文艺演出。打造“晋疆情深”精品力作,创作大型援疆题材实景剧《创魂》、话剧《北塔山》,与昌吉州宣传部、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拍摄电影《援疆干部》。“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和“精神的力量——山西博物院藏革命文物展”分别入选全国100家博物馆100个大展推荐和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推介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名单。在大同、太原、晋城、晋中、运城等地举办16场文化旅游资源专题推介会,组织山西省各界商会、旅行社文旅协会代表80余人参加昌吉州全域旅游推介会暨微景点项目招商会,助力昌吉州打造“入疆旅游第一站”文旅品牌。
  历年来,山西援疆人不负众望,屡获殊荣。2023年,援疆前指荣获“自治区第十批省市援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4年,山西蓝焰技术援疆团队入选科技领域援疆“小组团”工作示范点……
  太行连天山,同心筑梦行。山西援疆工作以初心为笔、以使命为墨,在天山南北绘就了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基层焕新的动人画卷。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与担当,必将助力新疆深刻改变生产生活面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贺锴 赵立友 李小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相关阅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