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科技育良药 产业惠民生
三晋大地,药脉悠长。作为传统中药材主产区,山西拥有1788种中药材资源。其中,黄芪、党参、连翘等十大晋药资源优势显著,在全国中医药产业链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省以建设中医药强省为统领,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在产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勇立潮头、主动作为,以科技创新破解技术难题,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科技赋能 守护道地药材
7月15日,走进长治市平顺县振东连翘野生抚育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绿意扑面而来。正值果实膨大期的连翘果饱满而坚硬,在茂密的枝叶间若隐若现。这些果实正静静积蓄力量,等待着8月的到来。到了那时,果皮转黄、果实成熟的连翘果,将作为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的核心原料,从这片基地出发,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近年来,连翘因过度人工种植与抢青采收出现种质退化、连翘苷含量不足等问题,一场关乎质量与生态的药材保卫战悄然打响。为了破解连翘保质增收的种植密码,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在平顺县建立起连翘种质资源圃,保存12省87个野生品系的基因图谱,系统开展良种繁育、优种选育、生态适应性等研究,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振连”品系。创新采用“野生抚育+标准化种植”模式,在保护原生植被的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升野生种群密度,让昔日稀疏的灌木丛成长为如今繁茂的“黄金带”。
“每株连翘都配有智能传感器,实时回传土壤pH值、光照强度等10多项生长数据,为连翘生长提供全方位保障。利用遥感技术与生态网格化管理,基地的连翘单株产量提高42%—45%,抚育区单位面积产值较粗放种植区提升3.6倍。”基地负责人尹利明说,到了采收季,遥感技术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精准识别成熟度95%以上的果丛,指导药农分区采收,并在采收后当日送达初加工基地,利用杀青烘干一体化加工设备,通过高温杀青阻断连翘苷降解,配合恒温精准烘干保留挥发油成分,解决传统运输中药材霉变导致的成分流失问题,使有效成分保留率提升40%。
药材好,药才好。道地药材,一直是优质中药的代名词。将真材实料、疗效可靠、安全可溯的道地药材送到每一位消费者手中,是每个振东人最大的心愿。“哪里的药道地,振东的‘寻药人’就去哪里找。”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娅妮感慨地说,多年来,振东“寻药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山西长治的连翘、新疆塔城的红花、甘肃陇西的当归、贵州安顺的白土茯苓、黑龙江大庆的板蓝根、山东临沂的金银花……历时20多年,振东在全国建立起200多个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逐步形成标准化的药材种植与输出流程,荣获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示范单位、“三无一全”基地标杆企业称号,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自动化生产 严控药品质量
近两年,党参黄芪浆、酸枣仁玫瑰浆等药食同源植物饮,以其养血生津、美容养颜等多元功效备受年轻人青睐。然而,中药材需历经蒸、煮、炒、焙等重重炮制工艺,才能实现加强疗效、调整药性、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等目的,使之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作为山西省首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振东拥有净制、切制、炒制、制霜等25种炮制工艺,可生产医疗饮片、单方饮片、精制饮片、破壁饮片700余种。面对种类繁多的中药材产品,如何将多种炮制工艺与自动化控制有机结合,打造高效节能、工艺稳定、质量可控的自动化生产线至关重要。
“我们将传统炮制的‘模糊经验’转化为‘精准数据’,实现中药饮片性状的毫厘级把控。像这台CYJ-900滚筒式炒药机,可以实时显示炒制温度,实现精确的火力调节和火候控制,确保每一批产品都能达到最佳的药效状态。”振东中药饮片加工车间里,车间主任杨彦青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引进青翘杀青烘干设备一体机、酸枣仁一体化加工设备、切制联动机、色选机等初深加工设备100余台,先后取得“一种杀青干燥一体机”“一种果实类药材的果柄去除装置”等多项国家专利,涵盖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饮片炮制等环节,实现生产线的全流程自动化。
药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把好质检关,振东精心打造国内领先的检测中心。中心通过CNAS认证且具备承接第三方检测的权威资质,配备近百台高精密设备,能够充分满足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和产品的研究开发需求。同时,振东以科技赋能药品质量管理全流程,每一份原料进厂、每一道工序流转、每一次质量检测数据均上传至数据库,建立起消费者“看得见”的信任。
“振东的每个产品都有一张‘电子身份证’。只需扫描溯源码,就能看到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炮制流程、运输记录等具体数据。生产过程更透明,消费者也更放心。”检测中心里,质量负责人董媛媛一边介绍一边拿起一袋连翘向记者展示上面的溯源码。2015年,振东秉持“丝缕求细、点滴求精”的质量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成中药材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溯、责任可追”的闭环管理,为中药材产业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发展增添了动力。
产业惠民 助力乡村振兴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运城市夏县禹王镇振东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里,农户们正顶着烈日在田间进行除草作业。“现在是中药材的生长关键期。除了常规的除草工作,我们还同步进行着追肥、灌溉、病虫害监测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药材在高温天气下健康生长。”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总监张兴安介绍。
近年来,振东依托“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根据土地差异和中药材生长规律,因地制宜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过去,这里的农户都采用传统种植方法,普遍存在种植密度失当、滥用肥料等问题,导致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产量波动较大。为帮助农户改进种植理念,振东特邀农业专家与公司技术员实地指导。根据农时节点和种植情况,针对性开展良种筛选、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主题培训,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种植体系,不仅稳定了药材质量,更推动种植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在田间专注地记录着药材的各项生长数据。作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深度合作的科研基地,这里承担着远志、黄芩、柴胡等中药材的良种选育、优种繁育、引种栽培、科技示范与推广等重要任务。目前,基地已建成规模可观的科研种植区域,一株株中药材在科学培育下长势喜人。
“生长期的柴胡对气候环境非常敏感。去年夏天雨水少,蚜虫和金针虫等虫害频发,短短几天时间就能由几亩扩散至上百亩。幸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专家迅速响应,实地考察后制定出科学的防治方案,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张兴安说,今年,专家指导农户们提前开展土壤消毒工作,并通过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状态。
“原来种地全凭经验,现在跟着专家学测土配方施肥,产量上去了,药材药效更好了,我们赚得也更多了。”农户兰保平激动地说,通过科学种植管理、配方施肥、土壤改良、轮作套种等方式,现在他家的柴胡亩产量能达到120公斤以上,比传统种植方法提高12%—15%。
自2023年以来,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持续释放。该基地现已吸纳周边村镇5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周边乡镇400余户家庭投身中药材种植,户均年增收8000元至1万元。同时,振东还协同相关部门在当地开展助学工作,资助当地100余名困难家庭大学生顺利入学,解决了驻地农户的后顾之忧。从科技赋能的沃野良田,到机器轰鸣的现代车间,再到惠及万家的富民产业,振东正在实践中书写着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杨家炜
相关阅读
-
暂无
点击排行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林:舍己殉国铸丰碑
- 我国首口超长水平段深层煤岩气井在永和钻成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科技育良药 产业惠民生
- 我省一民生大模型算法正式通过国家级审核
- “一进一出”背后的自信与底气(编辑手记)
- 奋发有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论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 向着科技强国阔步前进(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 中国经济年中观察·消费市场—— “压舱石”作用明显 释放增长新动能
- 【新数据 新看点】今年上半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4.1754亿美元 同比增长46.65%
- 我省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主题 注重实效 以真查实改赢得群众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