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分享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力“双一流” 书写强国梦

2025-05-19 16:56:45 来源:山西日报
[摘要]年初,科技部公布了318个完成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名单,其中由双非高校牵头新建的8个、参与共建的40个,中北大学共获批两个:牵头建设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宽禁带半导体超越照明材料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一成果位居全省高校首位,标志着该校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也为该校“双一流”创建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初,科技部公布了318个完成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名单,其中由双非高校牵头新建的8个、参与共建的40个,中北大学共获批两个:牵头建设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宽禁带半导体超越照明材料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一成果位居全省高校首位,标志着该校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也为该校“双一流”创建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突破极限
一流学科领跑尖端科研

  5月8日,在中北大学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大楼里,贾平岗教授和团队成员正在一间实验室里忙着开发新型传感器,以解决航天航空领域高温极限环境下的测试难题;在另一间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把一种透明材料做成微小空腔结构,以提升器件对声音、磁力、加速度等极高灵敏度的传感。
  “目前我们研制的传感器能在1500℃高温考验中‘冷静’测量数据,打磨的器件可以捕捉比蝉翼振动更细微的波动,理论上相当于能够听清一公里以外蚊子的嗡嗡声,能探测到百亿分之一的重力加速度水平。”中北大学博士研究生贾涛停下手中的试验,不无自豪地介绍,团队用小体积、高精度的传感器,实现了在极限环境下受限空间范围内微弱信号的高精度探测。
  “实验室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同时承担了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北大学校长陈钱动情地说,“建设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几代人的梦想。未来,我们要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测试领域的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建成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策源地。”
  近年来,中北大学大力度推进“双一流”创建,以一流学科为统领,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仪器+、兵器+两大学科群,打造机械、材料、化工、信息等多个优势学科,同时布局建设前沿交叉学科,加快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互促,并通过学科项目制建设,强化目标管理,精准支持、按需立项,一流学科创建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该校首次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排名千强榜,5个学科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其中2个学科进入世界学科排名前百强;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入选学科总数达到9个;特别是学位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一次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3个。
  “通过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目前已逐步形成方向、带头人、团队、平台、育人、成果‘六位一体’的学科建设体系,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陈钱表示。

聚才引智
高层次人才驱动创新跃升

  “‘中北大学——太行星座’的试验星‘中北大学一号’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发射,这将成为山西高校发射的首颗卫星。”5月12日,中北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院长李京阳还在忙碌着。“该星座由128颗智能卫星组成,至2035年,项目将通过4个阶段完成全球共享星座的组网。”李京阳表示,项目未来将应用于农业监测、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监测、城市规划、资源勘探、气象观测等方面。
  今年38岁的李京阳担任中北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院长已经3年了。2022年,为吸引高层次人才,中北大学首次拿出7个学院院长岗位,面向全社会招聘,李京阳在学校积极联系对接后,决定入职。3年来,李京阳带领学院师生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学院新增“航空工程”硕士授权点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成功获批山西省无人飞行器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启动“中北大学—太行星座”计划;产学研项目“大载重比高稳定性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研发最新款JZ-120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并发布;李京阳个人还获评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学者(青年)等。
  “通过深入实施太行学者计划,打造人才金字塔,以高水平人才引领标志性成果产出。”该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2024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人才15人,获批数位居全省高校首位。
  同时,中北大学聚焦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和重点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的顶层谋划和组织实施,在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博士招生、人才引进、资源配置、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牵引作用,以大团队建设推动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的培育和产生。
  该校还通过“做中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等创新举措,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中北模式,效果显著。该校连续7年位居全国高校学科竞赛百强之列,最新排名第20位;跻身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百强高校,研究生培养贡献力位列全国第47名;连续3年荣获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金奖;2024年,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对该校铸魂育人成效、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劳动育人理念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

服务大局
硬核科技赋能国防与地方发展

  4月20日,从中北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自主研发的SharkNet工业测控网络已成功实现国产化,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高端工业总线技术的空白,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测控网络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聚焦科技前沿、聚焦重大需求,近年来,中北大学全面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机构设置、管理政策、绩效评价、组织模式多维立体改革矩阵,全面提升科研组织能力、科研贡献度、科技影响力,促进“大平台、大人才、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五大标志性指标产出。该校先后承担各类项目5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千万元级以上项目3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突破50亿元。
  “学校坚持‘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紧扣国家科技重大战略,全球共享‘太行星座’智能星链、全海深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多物理场MEMS传感器、计算成像与视觉检测技术等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重大武器型号、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天防御、海洋安全、北斗组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陈钱表示。
  该校坚持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2024年成功孵化42家科创企业;与华为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太钢集团等100余家企业共建研发机构;2024年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合作金额2亿多元,在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排名中位居第57位。如全自动验光仪和全自动焦度仪系列产品出口90个国家,占有30%市场,年产值上亿元;植物功能成分提取技术应用于提取纯化亚麻酸、蛋白肽等系列精深加工农产品30多个,列入山西省转型升级重点工程;创新研发系列高效新型超重力气体深度净化技术,成功应用于煤化工等相关行业的30余家企业,一台超重力装置节能降耗近8亿元;与山西百信集团研发形成国产化智慧矿山云平台,助力我省实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减人60%;与山西众立法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出新型锚固法兰专用钢材,应用于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等国家重大管线工程,等等。与此同时,智能化激光熔覆3D技术及增材制造设备等更多技术与产品还在寻求产业化发展。
  “全力冲刺‘双一流’,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接下来,学校将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加速跑’,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国防重大战略和山西高质量发展能力,努力开创‘双一流’创建新局面。”中北大学党委书记张晓永表示。

本报记者李林霞 本报通讯员胡慧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相关阅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