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分享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新气象 新成效】 扬优聚势竞风流 ——晋城市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争先进位

2025-09-12 11:19:42 来源:山西日报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晋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战略规划、产业兴城、以城带乡,统筹推动各县(市、区)立足自身禀赋打造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持续开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活力迸发新局面。6个县(市、区)中,泽州、高平、阳城、沁水4个县(市)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十强,挺进中部百强;各县(市、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协同共进。

转型升级“加速跑”
勇抢先进制造业新赛道

  一台台先进设备高速运转,一件件精密机器人零部件排队下线。9月9日,泽州县的晋城市金工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这些都是出口订单。在机器人关键金属铸件市场,我们产品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公司负责人王银花介绍,金工铸业已从一家乡镇农机配件小厂,成长为如今掌握20多项专利,产品屡获国际大奖、远销全球的领先企业。
  “九头十八匠,自古煤铁乡。”晋城,资源丰厚、历史悠久的冶金铸造之城。作为产业主要集聚区,近年来,泽州、高平等地紧紧围绕晋城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路径,全力打造铸造、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升级版”,勇抢先进制造业新赛道。
  坚持创新驱动、链式聚合,泽州县加快推动铸造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先后建成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30多家。整合全县铸造产业,打造形成以两区(巴公集聚区、川底集聚区)两园(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下村绿色创新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铸造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产业链会聚企业200余户,带动就业5万余人,荣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成功跻身“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2024年,泽州县铸造专业镇总产值86.91亿元,营收达到93.6亿元,为坐稳全省第一经济强县奠定了坚实支撑。
  与泽州县毗邻的高平市,不仅拥有同样扎实的铸造产业基础,还在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领域极具优势。坚持以“智”赋能、以“新”提质,该市在铸造产业上依托泫氏铸业和康硕智能制造两个龙头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精密铸造产业成链、成群、成势。建立全省首家县级产业创新研究院、低应力制造系统技术研究院,建成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实验室,形成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体系,年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高端轻合金产品3000吨。实施“铁水共享中心及冶铸一体化”项目,形成58万吨高纯铁水产能。深耕开发区“主战场”,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不锈钢制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台湾产业园“五个园中园”,技术领先的空心玻璃微珠、特种不锈钢制品、众禾壹心糕点等产品持续拓宽市场。2024年,高平市制造业总产值实现165亿元,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

追新逐绿“掘宝藏”
构筑新型能源产业“新高地”

  智慧矿山指挥中心屏幕里,无人化采掘工作面上“黑金”翻滚;遍地高耸林立的“磕头机”下,源源不断的“宝气”喷涌而出。走进晋城一处处矿区、气田,能源革命的磅礴气势令人心潮澎湃。
  地处沁水煤田腹地的晋城,地下蕴藏丰厚优质的煤、气资源。其无烟煤、煤层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到全国总储量的1/4、2/5,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和煤层气生产基地。按照晋城市打造能源革命领跑城市战略部署,阳城、沁水等资源富集区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加快绿色多元发展,加力构筑新型能源产业“新高地”。
  被誉为“香煤之海”的阳城县是国家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锚定“煤炭、电力、煤层气”三大主导产业,该县深入贯彻“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要求,统筹推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以智能化建设引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近3年来累计建成智能化矿井7座、智能化工作面49个,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95%。2024年,全县原煤产量完成2667.36万吨,同比增长0.3%,产值达到170.78亿元。聚力打造“风光火热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电力外送基地,全县装机总量达到464.8万千瓦时,年产值超过70亿元;统筹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管网运营、消费利用,去年,全口径年产气量突破8亿立方米,日输气量达到200万立方米,总产值超15亿元。2024年,阳城县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491.5亿元,持续站稳全省能源强县第一方阵。
  居于沁水煤田核心区的沁水县,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整装气田所在地。坚持把煤层气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抓手”“头号工程”,该县全方位布局、全链条打造全国煤层气产业示范县。“上游”抓增储上产,全县累计建成煤层气井10890口,年抽采量达到62.8亿立方米;“中游”抓集输互通,建成313公里的“三纵四横”骨架管网体系,年管输能力达到90亿立方米;“下游”抓消纳利用,居民气化水平达到95%,工业领域原料、燃料年替代消纳量超20亿立方米;“关联”抓延链强链,集抽采、液化、压缩、集输、发电、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汇聚各类煤层气企业69家。2024年,沁水县规模以上煤层气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8.8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26.4%。眼下,该县又进一步推进煤层气从“燃料”“原料”到“新材料”转化升级,倾力打造“沁河碳谷”,建设全省碳基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

文旅康养“深融合”
激发现代服务业新活力

  绚烂的铁花焰火漫天绽放,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震耳欲聋。8月28日晚,晋城城区司徒小镇近千人的《千年铁魂》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恢宏壮阔的“打铁花”表演,把八方来客看得如痴如醉。而在此时,遍布晋城各地的特色民宿、夜游街区、景点商圈同样游客如织、热闹非凡。
  太行明珠、山河锦绣,中原咽喉、魅力无穷。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晋城市谋划确立了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对外开放先行城市”的战略目标,城区、陵川等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高水平推进“文旅康养+”多业态融合发展,奋力激发现代服务业新活力。
  作为晋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立足打造更具承载力和辐射力的“城市会客厅”,加力推动壮大服务业主导产业。加快消费提质扩容,构建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万达金街、东滩会、星悦城等商圈联动共融的品质消费核心区,带动商贸服务市场持续繁荣。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3.1亿元、增长4.4%,总量位居全省县区第四名。做大物流产业集群,京东、兰花、华煜等物流园区项目纷纷落地,构建形成现代化物流新枢纽,相关行业年营收超过20亿元。深挖文旅创新融合,南大街蝶变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程颢书院焕新高品位综合文化园区,司徒小镇《千年铁魂》、华谊兄弟星剧场《重逢晋城》等演艺项目成为晋城文旅“新名片”。突出以城带乡,发挥凤城康养示范区龙头引领作用,打造屋厦、玉苑、洞头等特色多元的乡村康养基地,集聚形成高品质康养产业体系。2024年,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41亿元、增长6.2%,跻身“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清凉胜境”“太行药乡”,居于南太行之巅的陵川县“名片”耀眼。深挖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该县将森林康养、农旅康养、中药康养等“六养”模式有机融合,构建“全民全域全季”康养产业大格局。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聚力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近5年累计投资44.67亿元,完成1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串联王莽岭、棋子山等景区核心资源,建成12个A级景区、30个康养特色村,成功创建太行锡崖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形成近700家的民宿产业集群。协同推进“康养+中医药”深度融合,带动中药材种植加工、观光研学、养生疗愈、活动会展等全产业链蓬勃发展。2024年,陵川县接待游客总量达到9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2亿元,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22.2亿元。通过产业联农带农,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超过20个,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
  当前,晋城市正推动各县(市、区)在继续抓好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深化“三产”融通、城乡联动,加快多元化、融合性发展。扬优聚势、攥指成拳,合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晋城实践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相关阅读

    暂无